物业企业大搞社区O2O 风投or疯投?
物业服务行业究竟路在何方?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詹青
所谓“o2o”,不过是两个零夹着一个“二货”?这个“二货”是否就是时下风光正好的物业企业?
曾几何时,物业服务企业作为房地产开发链条最末一环,不赚钱也就算了,还常常喊亏本,而且总要替开发商背黑锅,爹不疼娘不爱。不过,风水轮流转,时下的物业服务正站在风口下。
“风投,疯一样地投物业。”某物业管理企业老总这样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这句话说的正是从鸡肋变成香饽饽的物业服务行业,“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如何被推上资本的风口浪尖。
传统物业企业的成本之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业管理行业人士透露,传统物业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0%-70%。
过去30多年,物业服务行业并没有太多改变或进步,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完全靠劳动力、靠手工作业。现实是残酷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年水涨船高。彩生活CEO唐学斌直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每年大概以15%的增速在增长,这个增长来自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最低工资标准精准打击了物业服务这个行业,因为物业服务行业的保安员、清洁员都是受最低工资标准调节的。
成本上升的同时,传统物业的收入却在原地踏步,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行业出现普遍性亏损。而物业管理费多年未涨,因为物业小区的涨价压力一直非常大,一旦涨价,物业服务企业便会成为“全民公敌”,甚至会被业主赶出“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只能降低利润,不断裁员,服务质量也只能相应降低,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物业服务企业的口碑只会越做越差。
引发资本追逐的“最后一公里”
戏剧化的是,正在物业服务行业生死攸关之际,不仅出现了曙光,并且物业服务企业一跃成为资本的新宠,这完全得益于那引发资本无限遐想的“最后一公里”——“小家庭有大生意”,电商巨头的成功,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物业服务的“钱袋子”很丰厚,好像谁能抢到就算谁的。
想想都要疯了!
2014年,物业公司彩生活上市,市值迅速超越母公司花样年,资本市场表现出无限慷慨,争先为此买单。当然,彩生活打的不是传统物业牌,它向资本市场兜售的是社区里的人与家庭,也就是可能产生更大消费与利润的“最后一公里”。
这让物业服务行业眼前一亮。很快,东光股份、开元物业、丹田股份、华仁物业等物业公司陆续登陆新三板上市。紧接着,“大鳄”们也要开始试水,万科、保利、中海、绿城等一批大型房企也纷纷提前物业公司分拆上市的时间表。
据称,某些品牌房企甚至给各地都下了“军令状”,要求每年必须扩张数千万平方米的管理面积,总之,先把地盘抢到了再说。
物业服务行业迷失在“曙光前”?
毋庸置疑,物业服务行业的“互联网 ”风潮已经掀起,稍微大一点的物业公司都想成为风口上的“猪”,但如何切切实实地转型,仍然是摆在各家物业公司面前的难题。
“所有物业服务企业都拼命在做社区o2o,拼资本运作、拼技术、拼平台整合,不过至今你能看到有哪家企业得其门而入、在里头赚到钱了?我看没有!”一位全国排名靠前的物业企业老总这样对记者说。
确实,目前几乎所有物业企业都意识到,未来资本进入的征途,并不是算计传统的保安站岗或者水电收费、服务费的孰高孰低,必须打破现有的服务内容边界,才可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边界,但是,路在何方?
彩生活算是最早扛起社区o2o大旗的物业公司,其增值服务比如E维修、E理财、社区电商等已经落地,但是从目前的盈利规模来看,并不如预期般乐观。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他们整合资源后所构建的第三方平台,要么被业主抛弃,要么被商家抛弃,因为业主总有更强大、更好用的平台;而商家发现,入驻物业服务企业构建的平台,并不如入驻京东、天猫的效果佳。很快,他们的热情都会褪去。
无论如何,有资本的疯狂投入,物业服务行业仍会非常热闹。资本的舞蹈,话题炒作持续不断,“互联网 ”给物业服务企业画了一个巨大的饼,物业服务行业会在“曙光前”迷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