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小区汽车占位多成最大危险因素
日前,省会一位6岁小女孩在某小区内,被一辆拐弯的灰色轿车撞倒。孩子最终离世让人们痛惜不已,同时也引发了对小区内行车安全的关注。小区里有哪些交通安全隐患?哪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问题?面临哪些难题?连日来,记者到省会多个小区进行实地探访并发放调查问卷发现,汽车占位多、空间狭小易剐蹭和缺乏减速带、广角镜、减速标志等安全设施成为居民最担心的问题,人车分流成最广泛建议。
□文/图 记者史赞赞
调查
汽车占位多成最大危险因素
八成多被调查者建议人车分流
制表/赵铮
连日来,记者在石家庄市广安小区谈中园、棉四生活区、华北制药集团一生活区、一印宿舍、中天世都小区、荣景园等10个小区,发放了50份以《小区交通潜在危险因素及建议》为题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随机走访调查。被调查者中有车主,也有不会开车的老人。
面对“小区交通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哪些?”47位居民都首先反映“汽车占位多,空间狭小,易剐蹭”,比例占到94%;排在第二位的是“缺乏减速带、广角镜、减速标志等设施”,占到64%;第三位的是“个别汽车车速快”,占32%;第四位的是“车库出口等前期设计不科学”,占28%;“行人为抄近路走地下车库”占4%。结合生活经验,居民给出的建议是,首先“前期设计考虑到后期交通安全,人车分流”,提出这一建议的占到采访人数的84%;第二,“车主提高安全意识,行车自律”,占82%;排在第三的是“增加减速带、广角镜等设施”,占78%;建议“完善小区内行车相关法律法规”的占34%。
小区内安全设施普遍不足
在广安小区谈中园记者看到,距门口升降杆10多米的地方设有一道减速带。该小区9号楼南侧,地上也有一道减速带。转遍整个小区,记者并未发现减速提示,拐弯处也未见广角镜设施。记者接下来走访的棉四生活区、华北制药集团一生活区、一印宿舍等小区,更是难寻减速设施及标语提醒。
在建设大街与裕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中天世都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几处拐弯路线基本成直角,视线效果不好。尤其是小区大门后左侧有个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出入口紧邻一条道路,这样就形成一个丁字路口有四个方向的车流,“车库设计本身很不合理。通过的时候感觉挺危险的。”不少车主这样反映。记者注意到,门口升降杆两侧设置了减速带,大门口的拐弯处安装有一面广角镜。说起小区里的交通,物业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业主在小区内行车一般会注意控制速度,之前有车辆撞到过流浪狗、流浪猫。”
老人孩子没有休闲游戏的地方
在棉四生活小区60号楼西侧,记者看到一位男性车主将一辆夏利汽车开上便道,便道上的破旧桌子侧面写着“消防通道禁止停放各种车辆”的字样。今年80多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小区里的汽车明显多起来,除了本小区的车,还有不少外面的车停进来,“老年人没地方乘凉,只能坐在车辆的缝隙间拉拉家常。”在道路拐弯处,两辆分别从西面和南面驶来的汽车相遇,但由于道路狭窄,只能一辆车通行,西面来车向后倒去,两辆车才错开。由于此处拐弯较急,导致视野有限,“经常看不到其它方向来车。”一位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有时路过这路口,冷不丁其它方向来个车,心里挺紧张。”
73岁的丁女士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推个小推车。这个工具对于腿脚不好的她来说,既是“拐棍”,又是坐下休息的椅子。说起小区里的交通状况,丁女士指着旁边经过的两辆汽车说,“这个速度还算慢的,有时候个别车从身旁开过,‘嗡’的一声响。在小区里怎么能开那么快呢?”旁边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接着说,“要么被停车占了空间,要么是车道,老人孩子没有休闲游戏的地方。家长都不敢让孩子在楼下玩儿。”
不顾危险抄近路走地下车库
在位于和平路与平安大街交叉口东北角的荣景园小区门口,记者偶遇从地下车库步行出来的业主林女士,“走地下车库,比走地上路线近,还凉快。”进入夏天,为了纳凉,一些业主还在地下停车处遛狗,“还有几个人经常在负二层跳舞。”林女士还告诉记者,小区地下直通附近一家菜市场,平时居民都是走地下来往于家和菜市场之间。在荣景园地下车库,记者看到,场地基本被画线的车位和车道占据。据记者观察,居民从家经地下车库到门口,不可避免要经过汽车道。这样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说到安全问题,林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前几年,就听报道说有人从地下车库穿行发生危险。现在经过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有时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出入大门口还得刷门禁卡。地下车库刷卡只针对车辆,对行人起不到约束作用。”
小区路段未被纳入交警管理范围
石家庄市交管局一位姓张的警官告诉记者,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居民住宅小区是封闭的,其中的道路不具有公共通行性,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道路”。因此,小区内不属于交管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交警无权要求小区内安装广角镜、减速带、限速标识,也不能规定车主在一定时速以下行驶。
不过,张警官表示,一旦小区内发生交通事故,交警会等同公共场所交通事故进行处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示,“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物业只能劝导不具备执法权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各小区内安全问题多由物业公司管理。对待各种不合理的交通行为,物业工作人员只能劝阻,但是由于不具备法律效力,往往很难实施。对于限速、停车等问题,很多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管理起来很有难度”。
“百合·绿城”物业马经理告诉记者,他所管辖的百合园和绿城·梧桐花园两个小区都有配套地下车库,能够做到“人车分流”,小区院内只允许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进入,如遇老年人、孕妇等需要车辆的特殊情况也会放行,但是要求办完事尽快离开,且不要挡住消防通道。
国瑞园的鲁经理介绍,为增加小区的安全指数,物业在原有减速带的基础上,增加隔离带、路墩等设施,尽量让车辆和行人保持距离。
建议
小区前期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小区里目前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房屋建设早期已埋下隐患。中天世都的岳女士对小区规划表达了看法,“从车库出来就有一个盲区,一不小心就可能撞到对面的行人。小区里面健身场所挨着地上车位,孩子们跑来跑去不安全”。还有网友表示,小区就应该实施人车分流,汽车直接入地下车库,保证居民的安全,不然小区就是个停车场。家住省会某小区的步女士就向记者抱怨,“我们小区有地下车库,但车库出入口在小区院内,这样就有长长一段人车混行的距离。好多新建小区的车库入口都在大门口,要想解决小区内的交通安全问题,人车分流是第一步。”
对于不具备人车分流条件的小区,一些居民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希望其它小区能够借鉴。家住恒大·御景半岛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小区允许汽车进入,但是由于物业在路面上加装了隔离栏杆,分流机动车和行人,使得双方各行其道。即使栏杆高度有限,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降低机动车对行人的潜在危险。
完善小区内行车相关法律法规
河北明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惠民说,规范小区内的行车安全,一方面靠车主自律,一方面需物业公司加强监管。从接手案件来看,随着小区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小区内的交通纠纷比前些年有增长趋势。不少车主在公共道路上行车小心谨慎,唯恐违反交通规则受到处罚,进入小区却放松下来。这种差异的出现与有无法律约束关系密切。如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会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事故的发生。只是,与公共场所相比,小区内交通事故数量少、影响小,一旦后期监管起来,人力财力投入成本高,“这也许是小区内交通相关政策迟迟没有出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