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2016新年思考与展望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
新年之初,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就召开了会长工作会议,就2016年工作进行交流、研讨和布局,我把它称为行业的“经济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上,聚焦于物业管理改革发展的主题,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借本期杂志卷首语,就此次会上大家最关注的三个问题——供给侧改革、社区共享经济、互联网+,结合我个人近期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交流。
供给侧改革带来新历史机遇
在去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由此,我国长期以来着力的投资、消费、出口的“需求侧”改革开始淡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供给侧”改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从民间视角来看,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马桶盖”事件,表面上反映的是中国消费者出国把大量中国制造的东西又从海外买回来,其实质是从侧面说明问题出在了国内的供给端。进一步来说,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高度垄断管理,束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已经难以适应需求端的变化。当下,我国正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产生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行为正在引领消费观念的转变,并由此导致了消费行为质的变化。说明白一点,这类消费者需要的不再是质优价廉,而是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对于正在转型升级路上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应该审时度势,积极主动把握好这一次供给侧改革的无穷商机,提供个性化、更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让业主和用户感觉到惊喜,让他们眼前一亮。
共享经济是未来的商业逻辑
当下,有不少物业服务企业认为,物业、业主、社区这些资源并不属于物业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就是一个管家,凭合同提供服务,没有资格和权利去利用和开发业主和社区的这些资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和思路来看,这些资源是完全可以被利用的。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也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共享”作为国家大政方针提了出来。
我在去年的卷首语《Uber为何让王石如此刺激》一文中曾提到,Uber是一家提供出租车服务的美国公司,没有一个司机、一辆汽车是属于这家公司的,但短短5年时间,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从事出租车业务的公司,业务延伸至50多个国家、320多个城市,每6个月交易量就翻一番。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滴滴打车、神州专车。
简要分析来看,不论是Uber的疯狂扩张,还是滴滴的火爆,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共享经济,它的特征就是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加实用、快捷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颠覆传统服务业的商业模式,让服务更加简单、更有价值。按照美国未来学家凯文·凯利的说法,“分享”将成为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四种推动力之一。
我们物业管理行业本身就是共享经济的天然市场,250多亿平方米的存量住宅物业,加上几亿的业主,成为社区O2O消费市场资源。物业管理作为资源的隐形掌控者,如果用共享经济的思路去整合资源、解决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方面的痛点,就会产生杠杆效应,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放眼未来,轻资产运营、众筹、合伙人制等模式将会越做越红火,并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商业模式。
与互联网+融合是必然选择
一直以来,大家都为一个问题困扰着:互联网到底是一种技术应用,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必纠结,用小平同志的话就是“不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对和错,只有理解认识的程度不同而已。作为转型中的物业服务企业,当然要考虑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与互联网融合的问题。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世界领袖和大佬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互联网的特性就像水一样,它无处不在,它的魅力在于互联互通。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物会变得和人的器官一样有反应和感知,变得有智慧。比如,当下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智慧社区、设备远程监控、智慧停车系统等等,它们影响的不仅仅是业务工作的效率提高,而是直接改变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方式,改变了与用户的服务和联络方式,颠覆了现有的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不正是总书记与马云对话中强调的新经济力量的体现吗?
2016悄然而至,行业改革发展的新画卷已然打开。在此,我借用习总书记的话与广大物业管理同仁共勉共进:“只要坚持,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