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治理的“针眼儿”在哪儿?
如果说公园、广场、街路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么社区就是城市的“里子”。“里子”尽管隐蔽,却是离百姓最近的地方,“里子”的好坏,与百姓的居住质量、利益福祉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进步,张家口市设施完备、服务水平达标的小区越来越多,而无物业、环境差的老旧小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去年张家口市成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今年4月,张家口市出台了老旧小区三年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为老旧小区的综合治理指明方向。
社区治理究竟难在哪儿?无物业小区谁来管?您居住的社区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版从今日起开设“社区治理进行时”栏,和您一起持续关注咱家小区的那些事儿。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如今的社区作为最贴近居民的基层组织,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已经十分繁杂,从计生到社保、从营业执照到居住证办理,这根针要串的线也越来越多,而社区现状作为“针眼儿”也是每个社区面临的问题。
小区熟门熟路“无人管”
城市老旧小区是历史的产物,许多都是单位建造,如今“xx家属院”“xx家属楼”是它们统一又模糊的名字。由于建成年代早,且建成的时间有先有后,没有按照统一规划和布局来建设,这就导致了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设施配置参差不齐,总体的建设标准和配套指标都偏低。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认为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是:熟门熟路“无人管”。
“楼上楼下住的都是同事,互相都熟悉,都习惯了。”一位邮电局家属楼的住户王阿姨说。
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没有制约,许多居民为了得到更多资源,会侵占公共空间。一种是居住违章建筑,这种情况建设年代已久,一般与自家房屋连接起来的,还有少数建在楼栋之间的区域,一般是车棚,主要建在小区的公共区间内。正因为存在着这么多的违章建筑,进而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环境美观,也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要想在仅有的公共空间内改善小区环境,就只有靠拆除违章建筑来腾出空间,进行绿化和修缮道路。
在经开区怡景小区,社区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没有拆除前的违建照片;在桥西区元台子小区,私自侵占公共空间也屡见不鲜。
许多老小区居民不仅私占公共空地,甚至还圈地种菜,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和其他居民生活。
互动居民参与度低
在记者的走访中,一般居住在老小区的居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来租户,这类人员职业较不稳定;另一类是长期居住的老人,这类人群单位意识比较浓,对现有居住环境比较依赖。
城市社区的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网格化管理也成为张家口市社区治理的手段。居民参与程度是网格化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小区是否良性运行的标准。
居民作为网格管理链条的一个重要节点,却并未发挥支撑链条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城市老小区表现尤为明显,由退休老人和租户构成的松散主体,是社区所面临的互动困境。
物业 几乎是所有老小区的症结
“没有物业是老小区治理中的关键所在。”桥东区东河沿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所辖范围90%是老旧小区,都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多数小区的环境卫生交由一家服务公司负责。
东河沿社区的情况反映了张家口市大多数老小区的现状。
目前张家口市的小区,基本有三种物业形态:一种是专业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环境较好;另一种是虽然有物业,但是做的并不到位,没有很好地为居民服务;第三种就是完全没有物业,老小区几乎都处于没有物业的情况。
老小区基础设施差加大了专业物业管理难度。许多物业公司都表示,老小区一般都建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基础设施老化、居住人群复杂是普遍现象,由于开发时间早,规划方案相对简单,特别是在经过了二、三十年居住后,普遍存在着屋面渗水严重、道路破损、绿化不足、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漫溢、通信线路乱拉等问题,小区道路、排污管道和管线基础设施的功能性整修基本没有,这成为物业公司退管或不愿接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样的多元化居住结构让小区管理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居住群体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差异大。 承受能力强的希望得到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承受能力差的则认为只要不交费,有无管理无所谓。
因此物业收费难、收入来源少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物业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业主往往以物业管理问题多、意见大为借口拒交或迟交物业费。由于物业服务具有公共性和非排他性,不管居民有没有缴纳费用都可以享受同等服务,部分居民就长期拖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对小区内乱停车、乱搭建、毁绿种菜、野蛮装修等情况,也没有积极措施,使得居民更加觉得物业管理作用有限,收费更加困难,由此成为恶性循环。(记者王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