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热议到官方文件支持 物业+养老模式的入局时机到了?
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两个多月后,两会终于在5月22日拉开帷幕。在此期间,各类重磅提案、政策频出。其中关于物业管理和养老服务的讨论,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先是在两会开幕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扩大内需战略。同期,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支持平台,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
按照《方案》要求,北京将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模式。简单讲,就是结合已有的物业服务,增加开展满足居民需求的养老服务,比如可由物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打扫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
随着一系列提案、政策出现,物业+养老模式再次被推到行业的风口浪尖。
对于在两会期间,不断被热议的物业+养老模式,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物业深度观察的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物业+养老的模式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但是这一模式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多元化经营新机遇
“物业+养老模式将是物业服务企业拓展多元化经营的重大机遇。”鸿坤物业总经理吴国卿在接受物业深度观察采访中表示,作为社区运营管理者,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养老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物业服务企业本身拥有社区的服务资源和设施资源,并掌握业主相关信息,再加上政策的支持,物业服务企业非常有希望在养老服务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如绿城物业通过打造绿城椿龄康养集团,利用养老生活服务与基础物业服务的协同效应,不断向全国承接养老社区及机构;长城物业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区养老重点服务领域,提供社区嵌入式、高端颐养服务;银达物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慈爱嘉养老,为社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鸿坤物业近期也将重磅推出与第三方合资筹建养老服务公司——青檬科技,为社区老人提供“菜单式”增值服务。
如吴国卿所言,未来社会老龄化加剧,物业企业将扮演提供社区养老驿站托管服务的专业社区养老机构的角色。这对于物业服务企业而言,既是多元化经营突破的机遇,也是对企业运营服务能力的挑战。
用合作破除养老服务壁垒
“养老服务前景虽然十分可观,但是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太高,大多数企业具备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在接受物业深度观察采访中,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银达物业董事长薛福志直言,养老服务相对来说是一个很新的行业,很多东西还在逐步探索完善。现阶段入局物业+养老模式,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在薛福志看来,养老服务是一个社区的概念,而不是小区的概念。很多小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有限,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这也是物业服务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最大的障碍。
对此,薛福志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类似于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特殊生活照料、法律维权等专业服务;二是加大人才储备,提升物业服务人员素质,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总结来说,就是“专门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共同发展”。
与薛福志的看法类似,吴国卿也认为有些事情物业服务企业不需要亲力亲为,可以考虑跟成熟的机构合作。
譬如鸿坤物业可以为客户提供:私家尊享长者服务(居家养老,“1+N+T”服务体系):1名认证居家养老照护师(生活支援、饮食指导、助浴支援、数据管理、替班服务、医院陪护)+ N 名成员组成照护团队支持(照护师+家庭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家务管家+护理指导师+养老规划师)+ T 科技作为云端支撑(智慧照护云平台:画像评估+方案生成+日志月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所有服务由中国人寿承保。
万亿规模的养老服务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亿,占总人口12.6%。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显现,国家频频发布政策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于养老产业的需求也进行过一项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养老”的企业(以下简称养老服务相关企业)总量由原来的0.95万家,增长至12.47万家,翻了13倍。
对于占据居家养老“高地”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利用好以物业+养老模式为代表的物业增值服务,将是实现多元化经营破局,分享万亿养老服务蛋糕的重要机遇。
风物长宜放眼量。虽然目前物业+养老模式还处在前期的布局阶段,大多数企业也还在摸索求阶段,但是长远来看,养老服务的广阔前景毋庸置疑。特别是随着智能家居、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养老服务面临的瓶颈很有可能会逐步打破。届时,率先布局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