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观察 > 行业观察

物业管理视角下的纾困政策解读

时间:2022-06-15 11:40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  作者:杨 萌  点击:

文/ 杨 萌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执行总编
 
  近一段时间,纾困政策备受瞩目,在物业管理行业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国务院出台的帮扶中小企业纾困的政策组合拳。仅5月以来:
 
  5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
 
  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
 
  5月11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就当前经济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安排;
 
  5月18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态,将围绕中小企业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全力以赴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
 
  与之对应的是,全国各省市的地方纾困政策也迅速出台。可以说,这一轮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那么,对于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的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如何解读这一系列的政策,以及研判政策带来利好和影响?
 
  01 纾困政策的背景解读
 
  解读政策,首先应该了解政策背后的重要背景。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
 
  这个会议的背景,一是新冠疫情出现了反复,多方面冲击,且这些冲击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二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之最,多达1076万,就业压力空前巨大;三是乌克兰危机直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雪上加霜,也使得我国输入性成本冲击加剧。
 
  就此,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我国经济进入到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关键的会议,对于稳定市场的预期,对于稳定经济的大盘,对于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笔者看来,这是包括物业管理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解读此轮纾困政策的一把钥匙。
 
  5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抓紧把已确定的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举措落实到位。确保6月30日前全部退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退税也要提前到这一时限完成。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各地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对经营困难的给予房租、担保费、贷款利息等补贴。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阶段性优惠电价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6个月内补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三是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的中小企业账款,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确有支付困难的6月底前明确还款计划。把清欠列入今年审计和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严肃查处变相拖欠行为。抓紧出台压缩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的措施。
 
  5月11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就当前经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安排: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以保基本民生、稳增长、促消费。
 
  可以说,要稳住经济,首先要稳民生,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关键还是在于稳住我国超过1.5亿的市场主体——这无疑是此轮政策的根本目的所在。
 
  02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和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强调要压实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责任,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和堵点问题。
 
  5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寄递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配合地方有关部门,要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当地疫情防控体系,协助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一线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物品和消毒物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政府向物业服务企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给予物业服务企业一定补偿。
 
  5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中从业人员防护的通知》,明确将北京住宅物业服务项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纳入社区防控体系,物业服务企业服从社区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和培训指导,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街道(乡镇)、各社区应协助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一线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物品和消毒物资。
 
  编辑部对近期国家和地方纾困政策做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整理,全国和省自治区均出台了帮扶企业的相应纾困政策,作为对国务院政策的响应,各地政策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化。
 
  比如,浙江省针对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提出了53项具体帮扶措施,涵盖了减税降费、房租减免、防疫补贴、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包含2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同时,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民航等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了精准的帮扶举措,包括餐饮业8条、零售业5条、旅游业9条、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7条、民航业4条。这些举措都是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和具体行业特征来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富有实效。
 
  有一点遗憾的是,并未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明确。但是,不少地方政府都为政策的施行预留了空间,物业管理行业应主动积极对接,反映行业诉求。如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推出了便捷的线上问卷调查,接收来自企业的反馈问题。
 
 
  编辑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这其中,
 
  解决“卡点”和落地“最后一公里”,应该考虑到物业管理行业,毕竟,在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物业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更离不开物业管理。相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会认识到这一点。
 
  03 物业管理视角的政策红利
 
  近期,第一财经深入上海市采访,刊发《奋战“最后100米”,上海封控社区里的百万物业人》等多篇文章,报道了物业服务人员这群既不是社区工作者也不隶属于“城市运行保障人员”或者社区志愿者的特殊群体,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些报道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物业服务人员缺少防护服、防护镜、N95口罩等防疫物资,有可能会成为防疫链条中的隐患;
 
  二是不少物业服务人员被封控在社区内,导致他们无法支援一线防疫工作,而原有在岗人员疲劳作战;
 
  三是在封控区里缺乏必要的常用物资。
 
  因而,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寄递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当地疫情防控体系,以及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中从业人员防护的通知》,明确将北京住宅物业服务项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纳入社区防控体系,迅即在物业管理行业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纾困”是否就是这一轮政策的全部要义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光明日报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密集落地的政策举措,并非仅是针对本轮疫情给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冲击影响的临时举措,而是着眼为市场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以及撬动经济整体长期增长可能性的“组合拳”。
 
  该分析文章指出,在帮扶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后,一些企业依然反映成本压力大、经营困难大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宏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以及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多种困难挑战增多。
 
  因此,当前帮助企业降成本的措施,应主要从实体要素成本出发,按照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成本、人工成本、用地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分类开展。如果以“为企业减负”为目的而非手段,在经济部门间、不同行业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就可能遇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扰。
 
  这是因为,降低企业成本实际上是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例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成本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这些不仅是企业必须承受的“硬成本”,也是经济体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需要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来挖掘增效。
 
  就此来看,物业管理行业学习研究这一次的纾困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争取享有政策红利,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读懂政策背后的深刻意义,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意义更加重大。
 
  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三条明确,国家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划分,就物业管理行业来说,从业人员少于100人、营业收入少于500万元的企业为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大于100人少于300人、营业收入大于500万元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大于300人少于1000人、营业收入大于1000万元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为中型企业。用这一标准衡量,物业管理行业除了头部的数百家企业,数量庞大的腰部和尾部企业,基本上属于中小微企业。
 
  顺着上文的思路来看,辩证学好用好政策,物业管理行业要切实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用好用足纾困扶持政策。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邮政局,以及北京市这两个政策基础上,积极向各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供建议,促进更多地方纾困政策将物业管理纳入帮扶体系,同时,引导和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普惠性税费、金融、社保、水电气等支持政策,申报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二是要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切实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以及企业经营和日常服务中的风险管理能力,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场需求、客户诉求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变化,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提升企业乃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智慧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服务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业态,促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服务业中的应用得到强化。而智能科技的普遍应用,给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并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数字化智慧转型。
 
关于我们  协会动态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在线留言  管理入口 
opyright 2010-2020 河北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25151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84号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