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如何构建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
构建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
——以北京市海淀区观澜国际花园等小区为例
近期,为学习贯彻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号召业内企业聚焦“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三个关键,为垃圾分类工作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做出贡献。
北京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是北京市政府推进“绿色北京”创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北京燕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侨物业)一直致力于推进落实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燕侨物业在管项目——北京市海淀区观澜国际花园曾荣获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更好地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本文以观澜国际花园等小区为案例,与业内同行分享相关经验。
以政策为准绳落实工作方案
2020年5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后,燕侨物业各管理处就组织全体人员研究学习《条例》内容,了解立法目的,按照《条例》要求和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上报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业主委员会和部分业主代表共同研讨工作方案。在研讨的过程中,个别业主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即建议由业主出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进行“二次分拣”。此提议与《条例》立法目的相违背,使垃圾分类失去真正意义。燕侨物业与社区居委会统一思想,坚持原则,为业主代表解读《条例》,最终得到业主代表的支持,使工作目标达成统一,即坚决“杜绝二次分拣”,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并严格进行了落实。方案执行过程如下:
第一,在《条例》正式实施前,燕侨物业就按照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提前着手准备,在取得居民信任的基础上,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以观澜国际花园为例:燕侨物业工作人员对小区968户业主逐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和告知书,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覆盖率达到100%。工作人员还在小区业主群内分享《条例》的相关内容,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在业主群内开展《条例》倒计时活动,鼓励业主之间互相推荐、展示各自购买的垃圾桶。2020年整个4月份,业主群内都在讨论垃圾分类,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二,在落实撤桶并站工作中,燕侨物业各管理处主动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了解居民投放时间,用脚步丈量单元门与垃圾桶的距离后进行选点,并更换小区所有垃圾桶,打造“客厅式”垃圾投放点。
观澜国际花园由原来24个投放点压缩到3个“24小时投放点”和5个“临时投放点”;西府兰庭由原来12个投放点压缩到现在2个集中投放点;美林花园由原来的约100个投放点压缩到现在2个集中投放点。针对部分业主反对在自家门前设置垃圾桶的情况,物业服务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入户与业主进行沟通,并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在桶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加强管理,保持桶站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
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其他问题,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见证。通过此举,得到了业主的信任,使桶站顺利建成。为了给业主提供干净整洁的投放环境,燕侨物业各管理处对垃圾投放点进行施工改造,征集居民家庭装修剩余的地砖铺设垃圾站点地面,修建遮雨棚,提供洗手消毒设施,安装太阳能灯,加装驱蚊虫设施,打造“客厅式”垃圾投放点。干净整洁的桶站环境赢得了业主的广泛好评。
第三,在垃圾投桶环节,燕侨物业实行桶站值守“责任制”,以物业部门为单位,每个部门负责一个投放点,制定值守人员岗位职责,并将垃圾分类工作写入公司ISO9000管理体系文件,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在观澜国际花园,开展桶站值守工作的第一个月,值守人员每天自觉值守到深夜的情形非常普遍,基本上是从早上7点到深夜11点。在桶站值守过程中,工作人员及时制止业主投放未分类的垃圾,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分类后再投放;通过查看录像、翻看桶中快递地址等方式,把未分类垃圾送回业主家中,指导业主正确分类后,方可拿到楼下投放;实行厨余垃圾桶“以桶换桶”、其他垃圾桶及时清运相结合的办法,减少因天气炎热引发的异味和滋生蚊虫,确保桶站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对新入住的业主,由物业服务人员讲解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位置和投放时间,与业主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引导新业主做好垃圾分类。每个月底,由小区业主参与评选出干净整洁的垃圾投放点,物业管理处对该投放点悬挂“流动红旗”,对桶站值守人员予以表彰。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业主准备丢弃的旧家具、马桶等大件物品,物业管理处设立大件垃圾暂存点,制定《大件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统一存放并定时进行清运。业主在办理房屋施工装修手续时,分别与业主和施工单位签订《建筑垃圾清运承诺书》,实行“装修垃圾不落地”的管理办法,在施工方联系好持有备案清运证的清运车辆进入小区后,方可将装修垃圾搬运下楼直接装车清运,避免施工垃圾占道存放,影响环境卫生和行人通行。
第四,在事后监督管理阶段,燕侨物业和居委会每周都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复盘,解决业主提出的问题。针对部分业主对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混装混运的质疑,物业管理处专门组织业主代表参观垃圾处理厂,让业主了解垃圾处理全过程,打消疑虑。
同时,小区志愿者将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分享,传导正能量,提升业主们的荣誉感,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燕侨物业联合业委会在单元大厅显著位置设置“垃圾分类曝光栏”,对多次未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个别业主,根据每个单元和桶站监控摄像录制结果,通过覆盖人脸方式予以录像照片曝光,更好地督促业主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为了更好地配合城管执法,物业管理处对屡次劝阻仍随意倾倒垃圾的居民,进行证据留存,并建立垃圾未分类台账,为城管执法提供依据。
“共建共商共治”机制为方案落地护航
在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过程中,燕侨物业也遇到诸如个别业主拒绝垃圾分类的困难。为了确保工作落地,燕侨物业积极融入属地社区建立的共建共商共治机制,依托党建引领,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协商解决办法,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物业项目负责人自到岗之日准时向社区居委会报到,在社区党组织的监督、指导下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同时,每月初报告一次包括垃圾分类工作在内的各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
二是物业管理处利用社区议事厅平台,同各治理主体多方沟通协调,定期研究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难题,协商解决。如,针对物业服务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居委会利用社区党建经费为垃圾投放点安装挡雨棚和监控设备。
三是设立诉求联办机制。燕侨物业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建立业主诉求联办制度,小区的每个楼门由一个志愿者担任楼门长,定期收集业主诉求和意见,通过多方主体联动联办机制,切实有效解决业主反映的问题,促进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如今,《条例》已经实施近三年,燕侨物业各在管项目的业主已经充分感受到小区环境发生的变化,不仅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还纷纷当起垃圾分类宣传员,传播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真正杜绝了“二次分拣”。